作者:比爾·潘 (Bill Pan) 和楊杰凱 (Jan Jekielek),來自《大紀元時報》 (強調我們的),
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兼高級研究員米萊·餘表示,美國公司應該重新考慮在中國的投資,因為中國經濟因非國有部門陷入困境而陷入嚴重困境。
“過去幾個月,中國一直表現得欲擒故縱,但他們不肯說話。 現在他們態度軟化了,同意與美國內閣高層成員就對兩國經濟至關重要的問題進行對話,”於先生在接受大紀元電視台“美國思想領袖:現在”採訪時表示。
這次採訪是在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前往北京會見中國總理李強之際進行的,李強最近被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習近平指派重振因新冠疫情封鎖而遭受重創的中國經濟。
“他們之所以鬆口,是因為中國經濟出了大問題”,於先生告訴主持人楊杰凱。 “他們對西方的需要遠遠超過西方對中國的需要。 所以這次他們更加現實了一些。”
中國的經濟現實
於先生認為,美國和中國經濟模式的一個關鍵區別在於,中共願意打擊非國有經濟以確保國家控制,即使這意味著關閉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中國經濟極具掠奪性。 它受益於國際自由貿易體系,過去20到30年的經濟增長幾乎全部來自非國有經濟,“他解釋道。 “現在,中國的金融機構正在崩潰。 因此,中國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正試圖通過零新冠封鎖和各種令人震驚的稅收計劃等政策來擠壓非國有部門,並將其擠出市場。”
近三年來,以遏制 COVID-19 傳播的名義,如果報告了幾例感染病例,中國當局就會封鎖整個城鎮。 數百萬人因為與感染者住在同一棟公寓樓而被迫進入人滿為患的隔離營。 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進入雜貨店或只是離開或重新進入社區之前,個人必須出示他們的“綠色代碼”——一種表明他們很可能沒有被感染的數字化證明。
這些零疫情限制實際上讓許多私營企業無法生存,直到2022年底才逐步取消,直到今年3月李強就任總理後才正式取消。據說,李強比他的老闆更同情非國有經濟。
“中國經濟中最具活力、最具創新力的許多中國非國有經濟現在陷入了大麻煩”,於先生告訴楊杰凱。 “在新冠疫情封鎖的三年裡,數以百萬計的中小型企業倒閉了。”
即使是中國的明星公司,如電子商務和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 據廣泛報導,中國政權將持有百分之一的“特別管理股份”,這將賦予國家對這些公司的某些業務決策的特殊權利。
破滅的房地產泡沫
於先生表示,隨著零新冠疫情時代的過去,投資者仍然需要考慮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固有的嚴重問題。
“中國的發展模式基本上是向一些不良項目發放巨額貸款,特別是 [the] 他解釋說,房地產行業正在崩潰,但現在房地產市場正在崩潰。他指出,地方政府的快速借貸正在助長繁榮的假象。
…
“幾乎每一家在中國有大量投資的大公司都在重新考慮在中國的投資,並考慮撤離中國。” 於曰。
“美國公司——很多大公司——正在重新考慮這一點,正是因為高盛所描述的經濟現實,正如許多有關中國投資環境的政策報告所描述的那樣。”
“中國不是一個非常適合長期投資的國家。 這是一個充滿敵意的投資環境。 這就是為什麼為了美國獲勝,中國共產黨必須改變其行為方式。”
閱讀更多 這裡…